1、遗传有一些研究认为躯体形式障碍与遗传易患素质有关。如Cloninger等(1984)和Sigvardsson等(1986)的寄养子研究表明遗传因素可能与功能性躯体症状的发病有关。但就目前的资料,尚不能做出遗传因素对此类疾病影响力度的结论。
2、个性特征
不少研究表现,这类患者多具有敏感多疑、固执、对健康过渡关心的神经质个性特征。他们更多地把注意力集中于自身的躯体不适及其相关事件上,导致感觉阈值降低,增加了对躯体感觉的敏感性,易于产生各种躯体不适和疼痛。
3、神经生理
有人认为,躯体形式障碍的患者存在脑干网状况结构滤过功能障碍。个体一般不能感受人体内脏器官的正常活动,因为它们在网状结构或边缘系统等整合机构中被滤掉了。以保证个体将注意力指向外界,而不为体内各种生理活动所纷扰。一旦滤过功能失调,患者的内激感增强,各种生理变化信息不断被感受,久而久之这些生理变化就可能被患者体会为躯体症状。
4、心理社会因素
父母对疾病的态度、早前与慢性疾病患者生产在一起是发生躯体化障碍的易患因素。躯体化障碍和疑病症成人患者的症状常常是他们儿童期所看到的慢性疾病家属的症状模式。儿童早期的疾病、同年期受到父母过度的照顾和保护或缺乏照顾都会导致成年后躯体化障碍的形成。
但是无论是什么原因产生的躯体化障碍,建议都要及早的进行治疗,时间越长危害越大,治疗的难度也越大,推荐到专业的医院进行治疗,青岛安宁医院是不错的选择,你可以打电话问问0532-58977120
躯体形式障碍是一个比较新的概念,很多人认为它是一种心身疾病。在躯体形式疾病中,无论是躯体症状本身,还是其严重程度和病程,都不符合真正的躯体疾病。躯体形式障碍包括躯体化障碍、转换性障碍和疑病症。要注意保持良好的心态,自我调节抑制。若是症状比较严重,无法通过自我调节得到缓解,建议您亲自去找心理医师咨询一下为宜。
这个首先要到神经内科检查一下神经系统和脑部,要能够排除生理因素才考虑心理因素。多数有躯体症状的人,都会比较压抑或者很少表达自己,由于难以通过语言表达,因而主要以身体症状出现。你能说出躯体化症状这个词,我想你应该已经查阅了不少的资料。看起来这个问题对你来说还是非常重要的。但另一方面你却又说没有正规治疗过,似乎你一直在回避真正开始解决这个问题?我想,有时候与其坐而思,不如起而行。或许你接下来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开始到医院检查,追寻自己症状的真正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