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精神分裂症的关键、主要是内因,也就是说,他有精神分裂症的病理基因。具有这种基因的人,就容易患上精神分裂症。所谓心理压力或打击,只是诱因;对于精神分裂症的发病,诱因是可有可无的。如果你的亲人患了精神分裂症,你却去费力寻找这些诱因,那是白费力气。如果诱因是失恋,就此发了精神分裂症,即使让她赶快结婚,病亦不会好。患了精神分裂症,随你怎样疏导、设法‘解开心结’,也没法治好他的疾病。因为这些都只是诱因。就像用打火机点了爆竹,即使把打火机丢了,爆竹仍会在空中爆炸。所以,我们说,必须解决内因,必须用药物或其他方法解决精神分裂症发病的内因,才能使疾病好转。想要了解自己出现精神分裂症是什么原因,推荐青岛安宁医院做个 检查,咨询电话0532-58977120
精神分裂症是以基本个性改变,思维、情感、行为的分裂,精神活动与环境的不协调为主要特征的一类最常见的精神病。精神分裂症是精神病中最常见的一组精神病。 精神分裂症状: 1、偏执型 以妄想为主要临床表现,常常伴有幻觉。以敏感多疑、关系妄想、被害妄想多见。其次为影响、嫉妒等。绝大多数病人数种妄想同时存在。 2、青春型 在青年期起病,表现兴奋、话多、活动多,言语凌乱,行为怪异、杂乱、愚蠢、幼稚,思维、情感和行为不协调。 3、紧张型 紧张性木僵和紧张性兴奋,以紧张综合症为主要临床表现。 4、单纯型 以思维贫乏、情感淡漠、意志缺乏、社会性退缩等阴性症状为主要临床相。起病隐袭,缓慢发展,病程至少二年,并逐渐趋向精神衰退。一般无幻觉妄想等阳性症状 5、末定型 不符合以上四种类型,难以分型或为混合型式者。 6、其它 如儿童或晚发性精神分裂症,精神分裂症后抑郁,或残留型、慢性衰退型等。 你可以先看看自己是否符合这些症状,然后再检查原因,决定是否进行治疗。
1、遗传因素:临床遗传学研究,证明遗传因素在本病的发生中起一定的作用。与患者血缘关系越近,精神分裂症的发病率越高。有关孪生子的研究预告,本病单卵孪生的同病率比双卵孪生一般高4~6倍,寄养子也是如此。 2、内分泌因素:本病大多在青春期前后性成熟期发病,部分病人在分娩后急性起病。此外,本病发病率在绝经阶段也较高。以上临床事实说明内分泌在发病中具有一定作用。甲状腺、性腺、肾上腺皮质和垂体功能障碍,也曾被不少学者疑为本病的病因,但有关这些方面的研究未能给出肯定的结论。 3、病前个性特征:孤僻、敏感、害羞、好幻想、逻辑性思维差等特殊的病前个性特征导致精神分裂症的人是精神分裂症患者的50%~60%,国内资料分析发现,病前具有胆小、犹豫、主动性差、依赖性强等性格的占40%,比对照组高7倍。 4、环境因素:在母孕期受到病毒感染的胎儿,其成年后发生精神分裂的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孕期及围产期的合并症,也使本病的发病率提高。 5、社会心理因素:本病的发生多是在幼年至成年生活中的困难遭遇所造成的,其中与精神分裂症亲属的接触是致病的主要因素。有学者认为,社会心理因素在精神分裂症发生中起决定性作用,国内12个地区的精神疾病流行病学调查资料显示,经济水平高与经济水平低的人群患病率不同,差别有显着性,在业人群与失业人群的患病率也有显着性差异,这可能与生活的物质环境差、经济贫困所造成的心理压力大、社会心理应激多有关。 6、神经生化的研究:神经生化、生理、精神药理等神经科学的迅速发展,脑成像技术在临床研究中的应用,推动了本病神经生化基础研究。本病的生化病理基础研究有以下几个方面:①多巴胺功能亢进假说。②5-羟色胺假说。③血小板单胺氧化酶活性的研究。④神经肽与精神分裂症的关系。⑤多巴胺能子流和谷氨酸子流功能不平衡假说。⑥额叶纹状体功能缺陷假说。上述假设反映了近二十多年来神经科学的研究进展,并将在精神病学科学发展中经受检验和发展。 7、大脑病理解剖结构的研究:本世纪上半叶,对精神分裂症病人的病理解剖研究,在慢性病例可见大脑皮质轻度萎缩和脑室扩大。显微镜下所见主要为退行性变化,中胚层反应缺如,未见炎性现象。这些变化没有特异性。组织病理学研究,早期阶段未见明显改变,晚期阶段的病例中,可见细胞硬化、脂肪变性、空泡形成,最后可见细胞脱失。主要见于大脑皮质第三层,与血管分布无关。大脑皮质各部位以及皮质下基底节均可有病变,但以额叶、顶下叶、颞叶的损害较明显。 想要了解具体的原因,建议还是去医院做个检查,毕竟更加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