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神经症是一种功能性疾病,不是器质性疾病,主要靠自己的心理调节.所谓心脏神经症,是以心血管疾病的有关症状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症,是神经症的一种类型.是由神经功能失调而引起的心血管系统功能紊乱的一组精神神经症状。这种病人多伴有身体其他部位神经症的症状群。
心脏神经症是全身神经症的一部分,因此其临床特征和其他神经症的临床特征大同小异,即病人具有神经系统和其他系统的一些症状,如失眠、多梦、头痛头晕、易激动、全身乏力、注意力涣散、记忆力下降,求治心切等。不同的是,心脏神经症病人的神经精神症状,多表现为心血管系统方面。病人常感到心跳厉害、胸闷气急、心前区不适及疼痛,多在劳累或兴奋之后发生,这是心脏神经症很具有特征性的表现。心脏神经症病人的心脏本身则无器质性的病变。在临床上,有心血管系统症状的病人中,大约有1/10是心脏神经症病人,故需引起注意。
具体临床表现:
1、心悸自觉心脏搏动增强或感到心慌,可有心动过速或期前收缩,紧张`疲劳使之加重
2、呼吸困难主观感觉呼吸不畅或空气不够,有时需深呼吸或叹息性呼吸来缓解症状
3、心前区疼痛部位常不固定,可数秒或持续数小时不等,疼痛发作与劳力活动无关,且多在静息时发生,含服硝酸甘油无效。
4、疲乏无力四肢无力,体力活动减少
5、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症状多汗`手足冷`两手震颤`尿频`大便次数增多或便秘
6、其他症状失眠`多梦`低热`食欲不振`头晕`头痛
心脏神经症的自我防治方法:
(1)要正确认识该病。病人有必要对自己的疾病原因、性质及表现形式有一大概的认识,以解除不必要的思想顾虑,培养乐观开朗的情绪,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医务人员时病人要关心和同情,但要恰如其分,否则会给病人造成“病情严重”,甚至于“死到临头”的错觉。恰如其分的坚定和理解态度,对消除病人疑病心理和稳定病情是十分重要的。
(2)不要因为“心脏病”而卧床休息,如不伴有其他疾病,还是不休息为好。工作若不是强体力劳动,可以坚持正常的工作和劳动。对缺少体力活动的病人,还要适当参加一些体育活动或体力劳动,以便增强体质,改善大脑的神经功能,同时也可以调整支配心血管系统的神经功能。卧或坐的生活不利于精神和心脏生理变化的康复。想要治疗,推荐青岛安宁医院,咨询电话0532-58977120
心脏神经官能症,是以心血管疾病的有关症状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属于功能性神经症的一种类型。大多发生在中、青年,20~50岁较多见;女性多于男性,尤多见于更年期妇女。临床上无器质性心脏病的证据,预后良好,但长期症状严重的患者可明显影响正常生活和工作。 症状如下: 如果一位来心脏科求治的患者,如有下列特点,就要考虑其有心脏神经官能症可能: 1、主诉与客观检查不相符,病人自觉心悸严重,但是24小时心电检测或心电监护却无明显心律失常,轻微活动即感气短气促,但是心脏超声却显示心收缩舒张功能良好。 2、症状繁多呈现跨系统特点,比如既有心血管症状如胸闷、气急、胸痛等,也大量出现其他系统症状,涉及中枢神经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呼吸系统等,很难用单纯的心脏病来解释,如头晕、头痛、失眠、腹胀、消化不良、便秘、腹泻、尿急、多尿、出汗、手抖、手足麻木、喜欢深呼吸、不能去封闭环境等;有时还有其他种种稀奇古怪的不适主诉,患者非常形象描述,可是医师越听越糊涂,这些医学教科书上没有写过的症状,常让经验丰富的医师医师们也感到为难,只能让患者去相关科室会诊解决问题。 3、患者常常顾虑重重,即担心查不出疾病,患了心脏病迟早要出危险,又担心去做相关检查不安全,带来痛苦,最担心药物不良反应,各种药物说明书反复研究,越看越怕,不敢服用或者频繁换药。 其实,这些还只是表面现象,如果接诊医师能够再耐心细致一些,多些关怀于鼓励,在取得患者信任之后,就可能问出或者让患者自己说出种种内心深处不显露的情绪心理问题,甚至这种情绪心理问题,患者自己也没有清醒察觉,比如: 1、对于疾病过度紧张担心(高血压患者担心自己会脑溢血、担心中风卧床不起,冠心病患者担心心肌梗死发作,有了室早就担心猝死等); 2、过于紧张,如同惊弓之鸟,容易受惊吓(轻微的声音、尤其是突发的声音会吓的心乱跳,甚至是手机铃声、冰箱启动声音、钟表的滴答声,听见别人吵架、生病、出事故,自己会吓得发抖); 3、整天感到害怕(害怕自己会晕倒心脏病突发无法抢救、害怕去封闭的环境如超市、电梯间、饭店包房,甚至害怕一人独处上街病发无人抢救、害怕看紧张情节的电视剧、害怕吃药中毒等,甚至因为害怕药物副作用,把刚配完回家的药也丢弃); 4、持续的情绪低落、整天开心不起来、做啥不感兴趣、多年老朋友邻居也不想联系、喜欢一人清静、怕烦怕家里人多; 5、常感一点力气也没有、吃啥都不香,夜里难以入眠、要么早醒,整夜多梦、梦见以前一些死去多年的故人,白天经常想与死亡有关事情; 6、自觉生病看不好,活着没意义、自己是多余的人、自觉自己死了家里人会开心轻松一些; 7、外人可以发现患者短期内人急剧消瘦、面容苍老、性格剧变、难以相处,等等。 如果,再进一步多花点时间,就可以找出发生在患者身上的一些社会心理事件,甚有一些患者家属也不知情的事件,比如: 1、家人过世、失恋、失去工作、工作学习竞争失利、接受法律行政处分、长期持续超负荷工作、工作压力大; 2、新发现患严重疾病、或久病不愈、家族遗传疾病担忧等等; 3、经历了紧张恐怖事件,如遭遇车祸、意外伤害事件、目睹亲人朋友意外去世等。 如果具备一些心理学知识,可以去了解患者的人格特征、一些包括对于心脏等疾病不合理认知等等,并由此推导出这些社会心理事件或者心理应激因素所导致的情绪心理问题,与观察到的一系列临床不适之间的前后因果关系,为分析诊断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