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青岛安宁医院更新时间:2015-12-15 14:42:20>>>直接咨询<<<
民间有俗语说:“前三十年睡不醒,后三十年睡不着”。人在年轻的时候,总是感觉觉不够睡,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到了中年尤其是到了老年,睡眠的时间会明显减少。
从睡眠医学的角度来看,确实,老年人的睡眠能力相比以往会下降,睡眠时间会逐渐缩短,睡眠质量也越来越差,但由此会产生一系列睡眠障碍,这并不是一个正常现象。
--------------------------------------------------------------
1.与年龄一起流逝的睡眠
大家总有一个误解:随着年龄的增长睡眠就减少是正常生理现象。青岛安宁医院的李少华介绍说,其实不然,“老年人是失眠的易患和高发群体,65岁以上人群中,有35%—50%的人经常受到睡眠障碍的困扰,是影响老年人身心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这与老年人的生理病理变化和生活起居密切相关,衰老过程与睡眠质量和数量的变化有密切关系。
精神、心理因素更是一大睡眠杀手。一方面,各种环境变化较中青年时期明显增多,如退休、丧偶、失去亲友、患病、无人照料等事件,随着年龄增长越来越多;另一方面,由于体力、精力下降,有些身体与精神因素的作用容易被强化。由此造成老年人多发孤独感、焦虑及抑郁表现。有关研究表明,老年人由于心理、精神因素而发生的失眠高于因疾病、药物副作用等导致的失眠。
--------------------------------------------------------------
2.越想睡越焦虑
睡眠质量越来越差,老人们因此而忧心忡忡,结果陷入越想睡越睡不着的恶性循环之中。
在实际接触中发现,有些老年人拿年轻时的睡眠状况作为标准来衡量现在的睡眠状况,往往将自己睡眠改变作为一种严重的病状而过分焦虑、担忧。
其实,老年人要以坦然的心态接受睡眠形态随年龄增长而不断变化的事实。李少华主任介绍说,由于过分的担忧,很多老年人总希望通过使用催眠药来解决睡眠问题,于是想方设法地吃安眠药、看医师,希望恢复原来的睡眠时间。但由于各种镇静催眠药本身都有一定的副作用,因此,单纯依靠药物来改善睡眠状况并不合适,而且会因为焦虑、烦恼而更进一步降低睡眠质量。
--------------------------------------------------------------
3、睡眠作息顺应自然
李少华建议,老年人要端正心态,勿过分焦虑和担忧,调节好自己的睡眠时针,按时睡觉、起床。可每天在固定的时间进行睡前运动按摩,睡前做2~4小时的轻微体力劳动,如打八段锦、太极拳等,在睡前按摩安神助眠的穴位:安眠、三阴交。晚饭不饮酒,睡前数小时内不喝咖啡、浓茶,应少吃点零食,可喝杯温牛奶或喝点蜂蜜水。不要在睡前或失眠时吸烟,尼古丁是刺激剂,会扰乱正常睡眠。平时还可多吃些安神宁心的药膳,如百合、莲子、红枣等。